数风流人物,还看扶贫博士郭阳

        腾讯大燕网将耗时2年,倾力打造一档大型扶贫纪实栏目——蜕变2020。用镜头记录河北脱贫摘帽的鲜活故事,挖掘在河北省扶贫攻坚战中勇于奉献的扶贫楷模,传播扶贫好声音。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留下宝贵的“扶贫档案”。

        第10期

        高校博士扶贫记:参与30余项航天任务 如今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


        内容提要:

        宋万民是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郭阳是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的教育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北大悲村驻村扶贫干部。他们依托高校教育资源,“扶贫先扶志”,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跑银行贷款,村内的苹果园项目顺利开展,每个贫困户增收近千元。30岁的博士郭阳,曾配合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三十余项航天可视化测控任务,驻村期间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完成全乡2451户贫困户资料的大数据处理,备受当地相关部门的肯定。

        这两位教育工作者:46岁的宋万民、30岁的郭阳,扎根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北大悲村,利用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学术科研思维,扎实推进当地扶贫脱贫工作,用累累扶贫硕果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河北脱贫工作中的“特别存在”。

        保定市顺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区、半山区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大悲乡位于顺平县城西北,辖23个行政村,其中18个是贫困村,乡政府驻北大悲村。宋万民和郭阳就在北大悲村驻村扶贫。

        2018年9月,河北省25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其中就包括顺平县。想起去年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宋万民和郭阳两人用通宵达旦来形容彼时的工作状态,一两个月不回家是常事。如今,两人终于可以利用周末的短暂时光,回到石家庄与家人团聚,以及处理学校事务。又是新的一周,宋万民和郭阳从石家庄驱车2个多小时到达大悲乡。村口上千亩的桃花开得灿烂妖娆,分外夺人眼球。

        宋万民是石家庄铁道大学机关党委书记,2018年初,得知学校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时,他便自告奋勇地报了名,成为大悲乡北大悲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年来,工作队走村入户摸实情,明确脱贫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做实事,协助村干部开展乡村道路修缮、文化广场修建等项目,尝试“政银企户保”金融贷款服务,推进苹果园等产业结构调整。

        此时正是森林火灾高发期,宋万民、郭阳一到村里,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森林防火相关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郭阳,是亲朋眼中的“天才少年”:读研期间就参与了“嫦娥二号”绕月探测三维可视化任务,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二号空间站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提供技术保障;26岁博士毕业后,成为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的骨干成员;28岁,他主动请缨去贫困山村,成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队成员。在这里,他应用大数据处理,将北大悲村75户贫困户情况进行档案整理及提升。

        此前,每位贫困户都有一份专属文件夹,内有来自县里16个科局的帮扶数据。郭阳将其进行分门别类,用信息数据立体地、多维度地呈现贫困户信息。这一创新得到保定市和顺平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郭阳因此收到大悲乡政府的技术求助,为全乡2451户贫困户实现大数据处理。

        将贫困户材料电子化后,再填入扶贫档案,形成扶贫手册,才算完成整个扶贫档案的整理工作。郭阳说,虽然这样的大数据处理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但带来的成就感却让自己倍感充实,“学有所用吧,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挺高兴的。”郭阳如是说。

        虽然前有郭阳设置好的信息化模板,但全乡的贫困户资料整理还是花费了郭阳和工作队两天一夜的时间,才规整好。乡领导笑着对郭阳说,让每个村都请你吃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贫困户脱贫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为了让北大悲村苹果园项目顺利开展,宋万民和郭阳积极跑银行贷款,邀请致富带头人,联合50多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年底获得分红,还可以通过日常劳作拿报酬。这一产业园于2018年已初见成效,每个贫困户增收近千元。

        驻村工作期间,郭阳和宋万民经常走访入户,了解孩子上学、村民社保等情况。身为高校老师,郭阳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教育问题,每次来到贫困户,他总会抓紧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询问学习情况。

        2018年,郭阳在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负责人赵正旭教授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北大悲村30多名小学生参观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寓教于乐的航天科普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增强了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此外,他还邀请英国大学教师到北大悲村给孩子们上课。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宋万民和郭阳希望借助身后的铁道大学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为驻村扶贫工作多奉献一份力量。
        2018年,是顺平县摘掉贫困县帽子的攻坚年,宋万民和郭阳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个月不回家更是常事。

        宋万民和郭阳租住了一套村子里的闲置农院,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冬天最冷的时候,屋内温度低到饮用水都结了冰。平时,两人吃的与普通村民无异,冬储大白菜是饭桌上的“常客”。

        通常,每个月宋万民和郭阳除了在北大悲村驻地扶贫外,两人还要兼顾着学校里的日常科研工作。因此,每逢休假回石家庄后,宋万民和郭阳都会抓紧把学校里的日常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等安排好。

        “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整个团队的科研进程。”郭阳说。就这样奔波在石家庄和顺平两地,科研和扶贫都没落下,郭阳留给家人的时间变得很少。

        2017年,郭阳所在的项目组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项目组内年龄最小的一个。2018年,他还获得了河北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同样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这句话放在郭阳身上,再恰当不过。一边是繁重的科研教学工作,一边是任重道远的驻村扶贫任务,对于宋万民、郭阳而言,都需打起十二分精神,付出十足精力,但他们扎实推进当地扶贫脱贫工作,用累累扶贫硕果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河北脱贫工作中的“特别存在”。

        指导单位: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石杰

        统筹:胡博

        摄制组:王伟倩 吕承林

        文字组:范海玲 许欢

        制作组:牛江聘 宫亚慧

        支持组:周娜 智向利

        栏目专线:0311-89929977-8033

        投稿邮箱:alvafan@jjjt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