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2020年10月28日22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标定了25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实施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是为了在深空机动后,对转移轨道再次进行微量调整,使火星探测器按照预定时间与火星交会。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97天,距离地球约44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2.56亿千米,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迄今为止,人类共进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测,成功率约为一半。早期开展火星探测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俄罗斯,90年代后,日本、欧空局和印度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今年7月,阿联酋、中国、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先后踏上奔火征程。回顾和总结成功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每个国家的科学目标各有侧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火星大气特征和气候变化研究。 检测火星 大气层的结构和成分、气象和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特 征,寻找过去气候变化的证据,研究火星气象与气候 的演化历史及未来变化趋势。


2.火星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探测火星地形 地貌、地质构造、土壤与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 分、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和相对年龄、极地水冰与干冰 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火星地质演化历史和表面演 化过程,并为火星上水的存在和水体演化提供证据。


3.火星物理场和内部结构研究。进一步探测火星 附近的物理场,包括火星磁场、重力场、电离层;开 展火星内部结构的探测与地球的对比研究, 探讨类地 行星的演化史。



4.火星上的水和生命信息探测。搜寻火星水体 ,研究其演化机制,寻找火星生命存在或曾经存在的迹象。



5.火星科学观测台站和实验室。在火星上建立科 学观测台站,监测和研究火星表面的变化及气候环境;探测火星上 可能存在的资源,为就位开发与利用 火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深空探测学报

【END】



本视频来自公众号:中国探月工程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