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射电望远镜


千百年来,人类只是通过可见光波段观测宇宙,而自从发现了无线电之后,科学家意识到宇宙中天体的辐射覆盖了整个电磁波段。由于无线电波可穿透宇宙中大量存在而光波又无法通过的星际尘埃介质,因而通过观测射电信号可以帮助人类探知更遥远的未知宇宙。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诺贝尔奖历史上基于天文观测的10项获奖成果中有6项都出自射电望远镜,可以说,现代射电天文学已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贵州平塘“Fast”射电望远镜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经过5年半的建设,正式竣工运行。通过这个直径500米、面积有30个足球场的“天眼”,将可以观测到176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它将协助人类“触摸”来自外太空传来的微弱信号,探索宇宙的奥秘。


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ARECIBO)




阿雷西博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岛的山谷中,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达305米,后扩建为350米,曾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溃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LMA)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位于智利北部的查南托高原拉诺德查南托天文台,由64面口径为12米的射电天线组成,是由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合作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这里海拔5059米,是地球上气候最干燥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毫米波天文观测。


德国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Effelsberg)




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之一,位于德国波恩市西南方向约40千米的一个山谷中。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波段很宽,从90厘米到3毫米。其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率先在毫米波段观测到脉冲星的辐射,并且在射电星系、活动星系核、星际分子等方面的观测中也收获颇丰。


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




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位于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地区,由36架碟形天线组成,每架天线的直径为12米。这一区域没有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可以清楚地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号。SKA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解答目前困扰科学界的众多问题,如关于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场、引力的本质、地外生命与地外文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中国上海佘山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坐落于上海松江佘山,是一个国内领先、亚洲最大、国际先进、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名列前4名的65米口径全方位可动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系统。它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在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要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都有它的身影。话说,这里还是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的取景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