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昌
一、 何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来说,学术论文都是建立在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研究动态、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种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所以,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主要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针对你的课题,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 文献综述的意义
1、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
2、 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
3、 列出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
4、 为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文献的来源
拥有足够的文献,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一般来说,参考文献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得:
1、 传统参考文献
图书馆图书、期刊是传统参考文献来源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传统方式来说,是比较方便实惠的。
2、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中国知网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18万本博士/硕士论文、16万册会议论文、30万册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大多数高校都有跟中国知网的合作,在学校是可以免费下载文献,校外是需要收费的;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能找到所需文献了。
3、 维普期刊
维普资讯是最大最全的中文科技期刊论文资源门户网站。提供针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的检索及全文浏览。在维普期刊使用高级检索,可以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
网址:http://lib.cqvip.com/;
检索方法:首页检索区输入文献名称或关键词。
4、 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资源镜像系统和万方数据标准镜像系统,地它们汇集中国学位论文文摘、会议论文文摘、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标准法规、各类科技文献、科技机构、科技名人等近百个数据库。
网址:http://g.wanfangdata.com.hk/
检索方法:点击首页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
5、 其他文献来源:
除了上述比较常用的权威机构外,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到下面所列途径检索:①百度学术;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等。
查找参考文献还要注意两点:
1、 权威性
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水平。
主流文献权威性比较爱搞,比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获得途径: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等。三是图书馆中外文过刊阅览室,也可以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一般来说,期刊文章、图书等经过严格的审稿、编辑,水平比较高。而网络上的文章权威性较低。
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下论文的引用次数。
2、 时效性
时效性,就是要注意搜集最新的文献,以便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则,有可能导致别人早都研究过了你依然当成主题去研究,或者引用的方法、理论早已过时。
一般来说,时效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期刊,论文集,数字期刊,论文集,网络。
网络文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一些可能是最新的,而有一些可能是网络上转载的陈旧文献,一定要加以甄别。
四、 文献的阅读方法
围绕关键词可能会查到很多文献,可是,阅读的时候毫无头绪。这时候的阅读建议:先浏览,再重点。先粗略,再具体。
有的时候,围绕关键词查到的文献未必是与你的课题相关,通过大致浏览,可以去掉关联性不强的文献,保留下关联性比较强的文献,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工作量。
所以,这里也就要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你的论文主题是什么,你想要的研究什么。
对于有关联的文献,可以先粗略阅读,大致确定关联程度,然后,按照关联程度从高到低仔细阅读。
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文献摘录,比如,这篇文献研究的是什么、采用的什么方法、得出的什么结论等,这些都要详细记载。
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观点较多了,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文章而确定某种方法完全胜过另一种方法。只有看过足够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够做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
综述文章,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论述自己的观点。要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法,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展前景的建议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实验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
五、 收集资料的技巧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1、 技巧一:瞄准主流。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
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1) 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2) 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3) 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2、 技巧二:随时整理。
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学位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随时记录就很有必要。按照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记录文献来源,甚至可以做好文献摘要,必要的时候,还要记录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
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3、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
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
但是,一定要注意思路和简要。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所终了。
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六、 文献综述的格式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参考文献组成。
1.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3.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七、 主体部分的写法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
1.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介绍课题研究背景,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3.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4.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要侧重:①对阅读的文献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找出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切入点;②对阅读的文献所涉及到的理论进行分析,尤其是明确对自己论文的借鉴意义;③对阅读的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可借鉴之处;④对文献涉及到的结论进行总结,最好能够体现出对你的论文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部分,尤其要体现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打算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自己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主体部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遵守学术传统,尊重前人成果。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你打算如何去做。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八、 文献综述的要求
1.
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
2.
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
3.
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
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九、 注意事项
1.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能反映主题全貌以及作者对文献的掌握情况;
5.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综”,是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归类、提炼、概括;“述”,则是侧重于自己对查阅文献的见解、对研究领域的见解,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综述篇幅不可太长,一般独立的文献综述不宜超过5000字。
刘瑞昌
2021年1月2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