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我们为你护航!

        据悉,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赵正旭教授领导的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TDS三维可视化系统和遥操作操控作业平台将在嫦娥五号航天工程中再次发挥关键性作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战任务考验哦!

        嫦娥工程

        2004年,以嫦娥工程命名的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开始,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已发射成功。

        第二步为“落”,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嫦娥三号”探测器已经成功完成她的使命。

        第三步为“回”,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进行巡视勘察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即“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任务。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探测器全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将于2017年11月,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铁大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师生王威、温晋杰、任利敬、申跃杰、左宗成、张强、白英杰、徐博贤、梅成芳等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助力嫦娥五号工程的准备与系统调试,为我国首次月面取样返回任务保驾护航。

        主持遥操作作业平台研发的我校青年教师郭阳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主持作业平台的研发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作为青年人要勇于担当重任。”

负责作业平台研发工作的张登辉说:“在博士学习期间,我能参加国家顶级的科研工作,可以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负责作业平台研发支援任务的彭育贵老师说:“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能够再次为国家做出贡献,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铁色长情为航天

        这是我校第十三次参加我国重大航天工程,团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人员结构和研究方向。

        此前,团队研发的TDS三维可视化系统已经圆满完成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工程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包括嫦娥二号飞奔拉格朗日L2点和对4179小行星的探测过程、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过程;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及后续工程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以及嫦娥三号工程中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的遥控和指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