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助力神舟十号王亚平太空授课

 源自:ttp://edu.yzdsb.com.cn/system/2013/06/13/012865678.shtml

    6月12日,神十3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节。当日13时,3名航天员共同举起一块写着“端午节快乐”的字板,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问候。随后,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品尝科研人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节日美食——豆沙粽。女航天员王亚平吃完粽子后,还向摄像头展示粽叶。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神舟飞船上品尝美味的太空香粽。

神十·动向航天员太空端午节祝福

    龙舟神舟竞渡,艾香粽香传情。12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正驾乘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

    12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内的情景。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神舟十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13时,3名航天员共同举起一块写着“端午节快乐”的字板,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问候。

    指令长聂海胜说:“飞船入轨后,状态一切正常,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感谢大家的关心。”

    航天员张晓光说:“我们的太空生活刚刚开始,目前感觉良好,请大家放心!”

    航天员王亚平说:“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航天科研人员致敬,你们辛苦啦!”3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致意。

    随后,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品尝科研人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节日美食——豆沙粽。和地面不同,太空粽子是扁平形状,目的是方便贮存和加热。为了让航天员找到在家过节的感觉,细心的科研人员还专门为每颗太空粽子包上了一层粽叶。神十轨道舱内,女航天员王亚平吃完粽子后,向摄像头展示粽叶,萌呆了!男航天员张晓光则手持摄像机,将这一景象摄入镜头中。

    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在太空度过端午节,也是首次在神舟飞船上品尝美味的太空香粽。

逃逸塔内蒙古沙漠找到

    公安边防内蒙阿拉善盟支队等部门组成的搜寻队最新报告: “神十”载人飞船逃逸塔残骸目前已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无人区找到,没有给地面造成任何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现场已被安全保护,并准备移交相关部门。

□本报记者李洁夫通讯员张建新

    6月11日17时38分,随着“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实时模拟画面的播出,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研发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创下了7次成功助力我国重大航天任务新的骄人纪录,这令师生们无比自豪。“到目前为止,这次可视化航天保障任务,我们的系统平台运行良好,发挥的作用令人满意。”在学校青春苑广场师生的一片欢腾声中,我们电话连线了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挂帅执行任务的赵正旭教授。通话时间很短,但听得出来,他同样难抑内心的激动。

第七次助力重大航天任务

    当晚,记者在学校收看直播现场,并见到了“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研发主力王威老师。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从嫦娥二号开始,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Total Discovery of Space)已经是第七次参加我国重大航天任务,分别是:嫦娥二号探月任务、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本次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等。这一系统接下来将参加我国首次落月——嫦娥三号落月任务,王威老师介绍。

    据介绍,团队研发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是国内首个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且多次通过任务检验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与其它航天可视化和太空模拟软件系统相比,本可视化航天系统有非常高的精确度、逼真度和通用性。系统提供给用户的计算结果和绘制的场景画面与实际的宇宙空间环境、时间、位置、形状等各种参量和数值有极小的误差。同时,本可视化航天系统没有把用户以及用户的视觉限制在地球表面,它可使用户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沉浸式地监测、观察、控制飞行器,同时还能漫游和访问已知太空的任何角落。

    本可视化航天系统具有强大的实时三维计算和三维绘图功能,并能实现全几何体及局部的实时渲染与表现,实时生成极其逼真的太空画面,精确的天体运动,甚至表盘级的细节,从而能提供各种不同的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数据,并且附加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些都会让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

    不仅如此,本系统平台还能实时跟踪、测控、三维可视化任何卫星、飞行器、陨石等天体的位置,轨道,对地轨迹、对地覆盖区域,姿态和其它控制参量。同时可以实时模拟和可视化地面测控站和测控装置。

“80后”、“90后”成团队亮点

    团队能够出色完成任务,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团队团结凝聚、传承奋斗的结果。王威说:“团队成员已从‘嫦娥二号’时的4人团队,目前已调整增至12人。”

    王威介绍,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此次参与神十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团队,学生占了大多数,老师带领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共同披挂上阵。12人团队中,包括主帅在内,教师只占3人,而学生则达到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2人。团队成员中,除赵正旭教授这位主帅外,2名本科生是“90后”,其余人员都是“80后”。团队成员中绝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成为学校执行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亮点之一。

    昨日下午,王威老师带领部分成员赶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他们将继续执行后续任务。记者了解到,学校还将很快派出人员,加强系统关键点的技术保障工作力量。

    早在去年,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结束后,针对神十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新任务、新要求,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研发团队就及早着手准备,进行了近一年精心细致的升级更新工作:首先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可靠性测试,同时,更新了系统显示模块的功能以及相关模型数据,使得显示效果更加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