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航天可视化系统"助力"太空授课"

    人民网石家庄6月12日电(杨文娟)昨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电视上清晰逼真的画面,让我们再次领略了由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研发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技术的先进。据介绍,这已是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实验室第七次承担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的研发任务。

    从嫦娥二号“奔月”到“神九”、“神十”的寻梦之旅,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不断完善升级。针对此次“神十”的目标任务,研发团队负责人赵正旭表示,三维航天可视化系统平台经过海量的数据测试和显示模块的系统更新,收发数据的可靠性和处理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现已成为集实时仿真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

    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神十”飞天,是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的仿真功能,而地面测控人员通过该平台,还可以直观、快捷地了解飞船运行状况并及时调整它的运行轨道,实时监控。今后,该平台还将服务于我国的深层空间探测工程。

    作为此次航天任务的一大亮点,太空授课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也是我国首次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开展太空科普教育的活动。

    据研发团队的博士研究生赵文斌介绍,“航天可视化系统平台”具有超强的三维绘图功能,能实现全几何体及局部的实时渲染与表现,实时生成逼真的太空画面,精确的天体运动,甚至“表盘级”的细节。比如从缓缓自转的巨大行星、环视悠然飘过的大气层或云层、行星表面上的高山、峡谷、陨石坑等地貌特征到地貌所投注在表面上的长长影子等等,这些都能为“太空授课”增加直观的教学效果。航天员可以通过航天可视化系统平台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实现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