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http://news.163.com/12/0629/18/856GT84F00014AEE.html
长城网6月29日讯(马冬冬 张建新)29日上午,伴随神九飞船成功着陆内蒙古中部,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神采奕奕相续出舱,平安回家,国人“悬”着的心终于在这一刻轻松放下,举国欢腾。
“监控13天的‘神九飞天’之旅,我们的可视化系统平台运行精准、稳定、可靠。”提起这次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任务,赵正旭教授航天可视化研发团队成员倍感欣慰和自豪。“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任务,圆满全程展现并成功监测手控对接与撤离等关键时刻,我们的可视化系统平台表现出色。”
据了解,全程监控和展现手控对接、分离,是这次可视化航天系统的三大亮点。
此次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与以往相比,参与的对接系统更加严密、复杂、精密,这为可视化系统平台带来更多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整个可视化系统平台涵盖了遥测跟踪、进入初始轨道、飞行器变轨修正、接近制动、飞行器姿态控制、自主控制飞行及自动交会对接、合体飞行、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手控撤离等关键环节的可视化控制任务。可以说,从神州九号发射那一刻起,一直到神九飞船进行最后一圈绕地飞行进入返回姿态,直至成功着陆,以赵正旭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一直关注着“神九飞天”的全程。
这次可视化系统平台的最大亮点,就是首次保障手控对接任务。24日12时55分,航天员刘旺驾驶神舟九号飞船“百米穿针”,再会天宫,这是国人首次在太空手控交会对接,开创了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
而手控分离时,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成功分离后,刘旺继续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撤离至安全距离。神舟九号撤离后,技术人员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轨道控制,使其由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而天宫与神九手控分离也是成功亮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在太空中偏航180度,从交会对接的正飞状态进入倒飞姿态,建立撤离姿态,为航天员首次手控撤离做好准备。与神舟八号任务不同,这次组合体转倒飞,目的是满足航天员在阳照区进行手控撤离的需要,为飞船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据研发团队刘展威老师介绍,6月29日下午,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团队部分成员返回学校做短暂休整,随后将与坚守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4名成员再次会和,投入到嫦娥三号任务中。
源自:http://news.163.com/12/0629/18/856GT84F00014AEE.html
长城网6月29日讯(马冬冬 张建新)29日上午,伴随神九飞船成功着陆内蒙古中部,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神采奕奕相续出舱,平安回家,国人“悬”着的心终于在这一刻轻松放下,举国欢腾。
“监控13天的‘神九飞天’之旅,我们的可视化系统平台运行精准、稳定、可靠。”提起这次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任务,研发团队成员倍感欣慰和自豪。“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任务,圆满全程展现并成功监测手控对接与撤离等关键时刻,我们的可视化系统平台表现出色。”
据了解,全程监控和展现手控对接、分离,是这次可视化航天系统的三大亮点。
此次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与以往相比,参与的对接系统更加严密、复杂、精密,这为可视化系统平台带来更多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整个可视化系统平台涵盖了遥测跟踪、进入初始轨道、飞行器变轨修正、接近制动、飞行器姿态控制、自主控制飞行及自动交会对接、合体飞行、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手控撤离等关键环节的可视化控制任务。可以说,从神州九号发射那一刻起,一直到神九飞船进行最后一圈绕地飞行进入返回姿态,直至成功着陆,以赵正旭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一直关注着“神九飞天”的全程。
这次可视化系统平台的最大亮点,就是首次保障手控对接任务。24日12时55分,航天员刘旺驾驶神舟九号飞船“百米穿针”,再会天宫,这是国人首次在太空手控交会对接,开创了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
而手控分离时,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成功分离后,刘旺继续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撤离至安全距离。神舟九号撤离后,技术人员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轨道控制,使其由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而天宫与神九手控分离也是成功亮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在太空中偏航180度,从交会对接的正飞状态进入倒飞姿态,建立撤离姿态,为航天员首次手控撤离做好准备。与神舟八号任务不同,这次组合体转倒飞,目的是满足航天员在阳照区进行手控撤离的需要,为飞船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据研发团队刘展威老师介绍,6月29日下午,可视化航天系统保障团队部分成员返回学校做短暂休整,随后将与坚守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4名成员再次会和,投入到嫦娥三号任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