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胜:净评估就是旨在得到“净结果”的那种评估

按照“属性+种差”的定义法,净评估的属性是“评估”,种差在于“净”。正如美国耶鲁大学管理与政治科学教授保罗·布瑞肯(Paul Bracken)在《净评估:一份实践指南》中所言:净评估“发端于将红蓝战略在同一地点进行整合的需求。这也是术语‘净’的来源。这就像是商业活动的净利润,把成本从毛收入中扣除以得到净收入。净评估以同样的方法把红、蓝双方的行动都纳入考虑的范围,它得出一个在竞争情势下全面的‘净’评估结果。”也就是说,净评估其实就是旨在得到“净结果”的那种评估。

应该说,“净”是相对的,“不净”才是绝对的。评估当然都要“净”结果,但是一般评估往往可以容忍某种程度上的“不净”,因为真正做到“净”其实是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而净评估却违反常理,刻意强调“净”,旨在成为一种“净”的评估,并赋予这种评估以特定内涵,使其不同于其它评估并且比较容易地从一般评估中分别开来。

从美国第一个净评估机构诞生时的创意到现阶段相关机构的最新净评估成果来看,净评估对于“净结果”的追求可说是“不忘初心”和“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