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市委书记一线把脉,青岛如何让高校成为创新“策源地”

报道时间:2025年4月18日

媒体来源:青岛早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牵头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是汇聚教育、科技、人才,产出前沿成果、推进成果转化的沃土。

近日,市委书记曾赞荣到部分驻青高校调研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思政课建设等情况。

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主动与驻青高校加强对接,推动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创新资源链接和成果互动,加大政策、人才、场景等支持力度,大力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更好实现校地融合发展。

作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和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组成,高校承担着引育优质人才、推进基础研究、产出前沿成果、带动产业发展等关键使命。而这些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科创平台这个关键抓手。

近年来,青岛与驻青高校协同,加码打造各类科创平台,整合创新资源,让高校成为青岛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立足优势学科强化人才引进


此次曾赞荣调研了5所高校,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理工大学。

这些高校各有其学科特色,依托它们打造的科创平台也各有优势。此次调研的平台,覆盖了农机装备、特种食品、纺织、煤矿、油气开发、航空航天等领域。既有青岛传统产业优势,也有青岛未来布局所在,这些平台系统展示了驻青高校打造平台、引育人才、产出成果、赋能产业的相关成效。

创新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而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育摇篮。高校牵头建设科创平台,天然具有汇聚人才的优势。

在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已有包括院士在内的40余名高层次人才被柔性引进,研究院据此建立了20个科研团队。围绕深海远航、应急、防疫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特需食品领域,研究院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了30个品类200余种核心产品、10组适合远海标准化营养食谱。


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校区)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了两院院士为引领的上百人团队。去年,该实验室建成的深层油气领域分析测试平台通过了CMA认证,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人才是科创平台产出成果、赋能产业的源头和根基所在。搭各种平台、聚什么人才、产哪些成果,则跟每个高校的学科优势息息相关。

在山东科技大学,露天煤矿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该校的传统优势,融合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领域解决了系列技术难题。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岩土工程与防灾减灾方面,青岛理工大学有30多年的传统优势。依托于此,该校打造了岩土与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一体化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人才-大成果”四位一体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完整、功能最强大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试验模拟系统之一,为高铁、重载道路、城市地下交通、轻轨等交通生命线工程提供了保障。

成果转化融入产业发展


突出高校学科优势、结合城市产业需求,近年来,青岛梯次培育各类创新平台,成效显著。

在基础研究领域,青岛高校牵头和参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省重点实验室63家、市重点实验室115家;在技术创新领域,青岛高校牵头和参与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96家。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突破,青岛用好各类科创平台的力量,让高校切实融入了产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低空经济、航天信息、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备受关注。

在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就为青岛的未来产业进行着技术储备。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


以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赵正旭为学术带头人,该实验室致力于航天测控可视化与遥操作等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近几年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天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测任务,深空探测工程“天问一号”等50余次航天任务中,都有该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护航。

纺织作为青岛传统优势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正在持续发力。

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该中心在纺织绿色生产技术、功能生态纺织品开发、纺织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例如,中心搭建了世界首创织物喷墨印花过程墨滴形态及墨滴与织物相互作用观测研究平台,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落地在纺织领域头部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近20亿元。


青岛大学


高端平台强化引领作用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某种程度上说,驻青高校的科创平台,就是连接高校科研和区域经济的桥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直处于科研第一线,青岛农业大学在农机设备、食品加工方面独树一帜,山东科技大学在煤矿开采、安全工程方面深耕多年,青岛理工大学在城市空间利用方面经验丰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立足优势学科、汇聚科创资源、产出优质成果,高校科创平台为青岛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而站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上,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当仁不让发挥着支撑作用。

进一步放大高校在科创引领中的作用,就要通过科创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产出前沿成果、链接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已经明确,青岛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其中,高校、科创平台等关键词被反复强调——

要建立跟踪对接机制,抓好高校院所机构和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跟踪对接,梳理、收集优质成果,助力其加速转化落地;

要在科技创新策源上持续发力,高标准建设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新获批15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市重点实验室60家以上。

高校科创平台正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当学科优势对接产业需求,当人才智慧碰撞技术难题,创新的种子便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青岛正与驻青高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力量。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9701829258635280&wfr=spider&for=pc